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

作者:王玉德、刘琼莲(均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等复合经济业态。我国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据统计,目前全国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和利用面积6亿多亩,产值1万多亿元。各地在林地经营、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林下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比如,福建省南平市通过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实现林下空间可确权发证、抵押融资;浙江省衢州市探索“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林区共同富裕。林下经济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载体,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需要通过有效提振内需、激发经营活力、优化供需关系等,持续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下经济属新兴经济业态,可通过体验式营销,如亲子游学、老年康养,吸引并固定特定消费群体,引导形成绿色消费理念,推动其消费提质升级。同时,丰富林下经济产品消费模式,扩大市场渗透率。此外,要加快林下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性价比高、市场满意度高的新产品,提升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盘活林下资源存量,打造林下消费新热点。

激发经营活力,提高经营水平。应推进适宜本地区特色的林下装备研发推广,提升机械化水平。推进适机化改造,推进林下作业服务模式创新。加强机艺融合研究,促进机艺衔接配套,确保各经营主体用得上、用得好。同时,应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林下经济区域市场建设,鼓励林下经济跨区域发展,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此外,应加快制定林下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打造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打造高效畅通的冷链仓储、物流平台,完善林区道路和通信网络等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适时出台林下经济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林下经营活动。

供需关系直接决定林下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化供需关系,可借助电商平台,对优质林下经济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解决产销难题;整合各供应环节,通过预售、基地直供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模式;设置林下产品溯源码,建立消费体验实时反馈机制,确保林下产品供给质量高、消费体验好。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推动建立林下经济公共品牌矩阵,推动林下产业集群发展,增强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对于规模小、分布散、运输难的林下经济产品,可协调建设区域品牌产业园区,形成规模经营;及时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评估品牌建设进展。推动相关加工业发展,推进林下产业精品化、高端化升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2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