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份爱心接力,沧州男子31年后再续“姐弟情”
3月27日清晨,一列火车缓缓抵达任丘站。50岁的沈树梅牵着弟弟沈奎义的手走出站。这一次,她不会再让弟弟“走丢”。
离家31年后,沈奎义再次踏上故土,百感交集。从1994年离开家,四处打工,流浪漂泊,直到在各地志愿者的帮助下回到家乡,沈奎义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当姐姐把他抱在怀里痛哭的那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回家真好。
志愿者送沈奎义(前排左一)回家
故事要从2月8日湖南长沙的街头说起。那一天,长沙市救助管理站的社工照例在街头巡逻。这时,一名社工发现在一处停车场角落里“住”着一名男子。社工询问男子是否需要救助,对方拒绝救助。
当时天气寒冷,男子穿着单薄,社工给他送来食物和棉被等生活用品。从那之后,每隔几天,社工便会来停车场看看,问问男子需要什么帮助。
一来二去,男子和社工们也熟悉起来,时不时和他们说起自己的身世。男子说,他叫沈奎义,47岁,老家在黑龙江,后来随父亲到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镇东辛庄村生活。他10多岁时,和父亲因为琐事吵架离开家后,一直四处打工。由于没有身份,如今生活陷入困境。
“他精神正常,能准确地说出家的具体地址和家人的名字,为何却不愿意回家?”一番交谈下来,社工很是疑惑。后来,社工觉察到,沈奎义不想回家的原因是“心里有疙瘩”。如何帮他解开心结,或许只有亲情。
从那以后,社工化身“心理疏导师”,没事便去开导沈奎义。社工发现,沈奎义从小和比他大三岁的姐姐生活在一起,感情非常好,这些年还时常梦到姐姐。从他的言语中,大家能听出来,他想家,想念亲人。可已经离家31年,他又迈不开回家的脚步。长沙救助人员商议后决定,用亲情感化他。于是一场爱心寻亲行动悄悄开始了。
长沙社工将沈奎义的基本情况和照片发给蜗牛公益寻亲团队的一名志愿者。随后,志愿者又联系到了黑龙江鹤岗、保定白沟、雄安新区等多地的公益组织。3月23日晚上,任丘市义警救援队得到这一信息。第二天一早,三省的志愿者马上成立了一个临时寻亲微信群。
任丘市义警救援队外联部组长鲁亚飞说,接到寻亲通知后,大家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此条寻亲信息,同时发到任丘市石门桥镇东辛庄村微信群。很快,一位叫沈树梅的村民给志愿者打来电话说:“我觉得他是我走失31年的弟弟!”接到电话后,志愿者马上来到沈树梅家核实情况。经过与长沙救助人员确认,沈奎义确认是沈树梅失散多年的弟弟。这一消息让各地的志愿者激动不已。
“我一刻也等不了,必须马上去见他。”第二天,沈树梅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带着儿子乘火车赶往长沙认亲。
而此时,远在长沙的沈奎义还不知道姐姐即将到来。
倒了两次火车,历时16个小时,沈树梅终于来到长沙。在当地救助人员的协助下,她来到弟弟所在的停车场。“弟,我可找到你了,你还认识姐不?”看到弟弟的那一刻,沈树梅抱着弟弟痛哭不止。沈奎义从开始的惊讶到后来和姐姐相拥而泣。他没想到,日日思念的姐姐竟真实地出现在他眼前。
沈树梅说,弟弟离家时才十五六岁,长得白白胖胖。如今变化挺大,黑了瘦了,也老了。弟弟离家后,沈树梅曾四处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这件事也成了她的心病,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弟弟。为此,她还埋怨了父亲许多年。24年前,父亲离世前,还一直念叨着“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弟弟”。
听了姐姐的诉说,沈奎义放下怨恨,打开心结。当天,他便跟着姐姐乘上回家的列车。
回到任丘的家中,沈树梅为弟弟收拾好屋子,买来新衣服,并请来亲朋好友吃了一顿“团圆宴”。“不管以后怎样,我都会守着我弟弟,弥补这30多年缺少的姐弟情。”沈树梅非常感谢各地帮她寻亲的素不相识的志愿者,是他们的爱心,让沈树梅姐弟的亲情得以延续。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姚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