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暗访街道办逐层检查,领导检查就该这样“直奔门口”
时隔一月,浙江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再度暗访,据微信公众号“绍兴发布”消息,3月30日上午,施惠芳再次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上虞区有关乡镇(街道)、村暗访检查作风建设、值班值守情况。

(图源:“绍兴发布”微信公号)
施惠芳首先来到梁湖街道办事处,在大楼里逐层检查,发现有的办公室门开着但没有人。在与随后赶来的街道有关负责人交谈中,施惠芳说,要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业务工作和值班值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做到工作规范高效、制度有力执行。
这种突击暗访的检查方式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逐层检查”四个字,引发许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很多人表示,领导到基层检查,就该这样落到实处,查到细处。市委书记深入一线,到基层街道检查,倒不新奇,但常见的是众人陪同,听取汇报,走马观花,很难看到工作细节,直接“逐层检查”看办公室里有没有人,确实是“查得很细”,并不多见。
而且,这位市委书记的暗访,都是“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主打一个快准狠,就连街道负责人都是随后才赶到。但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或许才能看到基层工作的日常状态。才能凸显“真实”这一关键效果,只有真实,才能发现问题,唯有真实,才能解决问题。
“逐层检查”并非无的放矢。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基层单位因上班时间不在岗,提前脱岗吃饭、午休被网友曝光,被市民投诉,引发广泛的舆论批评。群众对公职人员是否准时到岗、是否履职尽责格外关注,原因很简单:基层工作人员直接面对群众,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群众感受,也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和声誉。群众每天也很忙碌,都是抽出时间来办事,若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自然会心生焦虑,感觉不公平、不合理、不满意。因此,群众在意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必须要有切实回应,必须经得起“逐层检查”。
当然,实事求是而言,街道的某些办公室门开着却没人,未必就是脱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干部可能需要外出走访、协调事务,甚至处理突发事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事务具体处理,不要给基层增加太重的心理负担。但是,市委书记的“逐层检查”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无小事,履职尽责必须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即便干部确实在外办公,也应做好去向公示或工作交接,方便整体工作安排,避免群众白跑一趟。更重要的是,这种检查方式能够拧紧发条、鸣响警钟,督促基层单位以问题为导向,真正将精力放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上,而不是敷衍应付、做表面文章。
当下,许多检查调研恰恰缺乏这种“动真格”的精神,今年春晚的小品《花架子》讽刺的就是这种现象:检查前提前通知,被检查单位如临大敌,加班加点“补材料”“搞卫生”,甚至排练“标准答案”。这样的检查,不仅查不出真实问题,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根本没有余力为群众做实事。而且,群众总是“配合表演”,也会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认为所谓的检查不过是“走过场”。长此以往,干群关系疏远,交流互动受阻,政策落实和工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不打招呼、直击一线的“逐层检查”,检查动真格,问题抓症结,工作才能有实效,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上下联动、真抓实干,形成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良好风尚,持续让群众感受到改进工作、便民利民的诚意和效率。(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