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拆迁安置如何办?居民议事来拍板

时间: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周恋晨 徐畅 李琪

“以前住土坯房怕风雨,现在电梯楼里暖洋洋;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医保社保加分红,日子踏实得很!”在湖南湘江新区观沙岭街道的居民议事会上,滨江金融社区居民马秀莲的话道出了许多“洗脚上岸”村民的心声。

拆迁工作一头连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建设,另一头连着老百姓物质生活的改变和精神寄托的重塑,如何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拆迁工作的重点亦是难点。近年来,观沙岭街道从村委会的传统管理迈向社区居委会的精细化服务,搭建民主协商平台,让村民在变身“居民”的同时,真正参与到拆迁事务中来,以“议事”的方式让大家的声音被听见、被重视,助力拆迁工作中政府的行为从“替民做主”转向“由民做主”,凝聚民心,推动和谐。

今年8月,观沙岭街道第一届居民议事会会议召开,这标志着该街道正式形成了以“居民事居民议”为核心,以“全过程参与、全链条协商、全方位落实”为形式的街道居民议事工作机制。

畅通表达渠道,精准采集民意与诉求

从“安置”到“安居”,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在时代的洪流中,观沙岭街道是在不断演进、升级,无论是已经村改居的滨江金融社区,还是正在蜕变的观沙岭村、岳华村,无疑都是在推动着这片土地华丽转身。

在这个过程中,观沙岭街道畅通表达的渠道,精准采集民生诉求,为拆迁与安置方案满足更多“民意”。

“当初最怕的就是搞异地安置,收到消息说要安置在环线边上,我们还是不同意的。后来村里征集大家意见,一起商量安置的地方,现在安置的位置好,是土生土长的地,感觉还是以前的家园。”观沙岭街道居民议事小组成员、滨江金融社区居民龚新伟表示。

以龚新伟为代表,滨江金融社区拆迁时,考虑到村民故土难离的情绪,经过议事协商,街道、社区积极争取原地安置政策,通过拆迁安置、产权改革等措施,让村民住进了现代化的高层电梯安置房,周边商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完善,十五分钟之内尽享便捷生活。目前,随着三期安置房项目——万科滨江壹号的建设,滨江金融社区最后一批村民的安置房也将变为现实,配套的幼儿园、坦山公园等设施,在大家共商共议共建下,也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推动民主协商,落地拆迁安置措施施行

除了前期民意的搜集和方案的优化,后期拆迁安置政策的落地,街道也通过“居民参与”的方式,来推动施行。

在岳华村,已完成整村拆迁,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正在火热建设中,截至2025年6月30日,岳华村城中村改造安置保障房项目7栋建筑主体全面封顶。在征迁工作中,街道选出征迁干部,主动下访入户同村民共商议、讲政策、听诉求、明动向,掌握隐藏最深的“肺腑之疾”。

针对“新居民”们关注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街道牵头组建议事小组,本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原则,开展多轮协商,确保民生实事办理质效。目前,该村“两保”已通过补偿资金的方式发放了部分资金,剩余部分在有序推进。

“现在实现了农民身份的转变,各种保障也有了,生活实现质的飞跃,每天都是喜悦的心情。”岳华村村民李新华表示。

正视现实需求,助力“新市民”身份转换

“很多居民也反馈给我了,希望安置之后,小区还可以有满足村民老少需求的活动室,安置房的配套(幼儿园、公园)等。”观沙岭村的龙光宇是居民议事小组的成员,他表示居民在“洗脚上岸”之后,对文化、娱乐方面也开始有了需求,大家希望能有活动室,还能有休闲公园以及配套的幼儿园。

主管街道拆迁等事务的街道自然资源和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副主任易卓坦言,村民变身“新市民”后,随着社会变迁和心理转变,确实有了更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现实需求。

街道与社区正视这些需求,在居民议事会上征集更多意见,为安置社区配备文化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同时,通过开展文艺汇演、节日活动等方式,引导居民更好融入“文明新市民”的氛围中。

其中,滨江金融社区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汇聚党员、青少年、女性群体、“三长”、社会组织、爱心商家与物业团队等多方力量,精心打造6支志愿服务队:滨江先锋、滨江菁苗、滨江巾帼、滨江风华、滨江金晖、滨江亲邻,通过开展多彩活动,让志愿服务文化根植厚土,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区融合、服务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解决”,从“管理控制”到“服务赋能”,观沙岭街道的“居民议事会”不仅重塑了政府与居民的关系,也提升了政府工作的效能,为基层治理奠定了更多更稳的民意基础。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