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

时间:

教育考试评价关乎国计民生,历来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肩负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使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作为人才选拔培养的关键环节,深刻影响中小学的育人实践和高中升学,是扭转“分数至上”、破解教育焦虑内卷、推进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体现出中考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纲要》还提出,要通过“推进信息技术赋能考试评价改革”,构建更加科学、公平、有效的考试评价。

为落实《纲要》要求,应多方面协同发力,有序推进中考改革。

一是深化中考内容改革,强化素养导向命题。核心素养是未来社会人们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各学科各阶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结构和水平。首先,考试命题要从知识本位向素养立意转变,重点在于探索构建“素养—情境”多维细目表,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其次,设计跨学科综合性试题,评估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最后,增加开放性试题比重,为学生提供多元表达空间。应通过中考内容变革引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方式的变革,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应对未来不确定世界的关键素养上,从根本上巩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

二是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评价回归育人本质。综合素质评价是考试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首先,从制度上进一步深化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的衔接机制,使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印证。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综合素质评价数据,为考试评价改革提供学生发展过程的证据。最后,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要服务育人,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证据支持,逐步淡化中考的分数和选拔功能,推动教育考试从差异化的选拔工具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载体回归。

三是完善中考招生制度,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纲要》强调“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首先,根据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明确不同学校的招生特色,以评价材料辅助招生,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其次,科学提高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优化中招指标分配机制。再其次,推进阳光招生,构建全过程监督机制,确保招生公平、透明。最后,综合考虑学校办学质量和区域教育水平,构建教育机会公平的人才培养通道,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又为高中学校输送多元生源,推动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

四是强化中考能力建设,科技赋能考试技术创新。首先,深化传统考试技术研究,突破分数合成、等级转换等难题,保障考试结果可靠、有效。其次,推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探索作弊甄别等智能化技术开发。再其次,充分运用信息平台,通过学生发展的过程性数据,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最后,重视技术伦理规范,建立算法审查、隐私安全等全方位风险防控机制,筑牢考试安全防线。要以中考命题能力建设为抓手,推动课程标准落地,引领课堂教学变革,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5版

作者: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