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丨多琢磨“该用谁” 少琢磨“谁该用”

时间: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加快建成支点,首要在人,关键在干部。

湖北把今年定为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重要指向是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这个指向也包含一层深意:选贤任能,事业为上。

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概括起来讲,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地讲就是党章所规定的领导干部六个方面基本条件。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队伍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政策、党的重要主张在选人用人上的集中体现,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描摹出好干部的“时代肖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践行这个标准,既是对成长中的党员干部个体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选人用人环节提出的要求。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这方面的故事所在多有。但从全国披露的一些案例来看,有的地方和部门,正确用人导向也出过一些问题。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担当有为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这反映出“该用谁”与“谁该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人导向和用人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前者坚持公道正派、以事择人,看重的是“人岗适配度”,为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后者凭个人好恶下判断,依亲疏远近徇私情,在“谁该得好处”中打小算盘,对事业发展有害无益。

多琢磨“该用谁”,少琢磨“谁该用”,实质就是出以公心、知人善任。所谓“知人”,就是要深入观察、深刻了解干部,既摸清底子,也看清里子。所谓“善任”,就要给干部合适的“位子”,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现实中,好干部不一而同,有的在改革深水区啃硬骨头,有的甘当铺路石,有的对待工作细研深钻、精益求精,有的在应急处突中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他们可能是冲锋型,也可能是老黄牛型,可能是工匠型,也可能是攻坚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需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决不用党的事业迁就干部,决不因为迁就干部贻误事业发展。

支点建设“七大战略”行动方案已经出炉,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过程不会轻松。这就需要解决好“围绕什么选人”“选什么人”“怎么选人”等重要问题,聚焦支点建设这个大局,以宽广的战略视野,把一批能征善战、敢打必胜的干部选到支点建设最前沿、关键处,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多看做功、少听唱功,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根本依据,切实让有位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现实中,海潮大小跟天体引力相关。在管理学上,也有类似的“海潮效应”:越是尊重人才、公正用人,越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在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上推进湖北发展,呼唤更多的促进派、实干家。秉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选人之道,遵循“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的适配规律,把好用人导向“方向盘”,用好评价标准“指挥棒”,让每个岗位都成为能者的舞台,我们就能燃旺事业的炉火,打开发展的新天地。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