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汉工程大学:以动画创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

武汉工程大学作为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立足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动画创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渠道载体作用,深入探索动画艺术教育改革,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动画创作的技术原理、叙事方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打造出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深刻文化教育意义的动画艺术作品,为促进我国动画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动画课程设置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动画创作课程素材

武汉工程大学高度重视动画课程的科学设置,充分发挥理论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动画创作理念与认知的重要作用,构建起涵盖基础美术设计、文化动漫及动画创作技法等多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创作素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动画语言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理念,充分彰显动画艺术教育中的文化本位性。学校以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山海经》为原型,在了解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人文理念,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在动画课程设置上,注重跨学科融合,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包括剧本撰写、角色设计,以及分镜头制作和后期剪辑在内的完整流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部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在校内举办的成果展映中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创新动画创作教学模式

师生协同合作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武汉工程大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动画创作课程教学中主动创新教学模式,融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创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主题动画创作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想象力,为民族文化的创意展现提供支撑。在创作动画作品《饽饽游园会》时,学生团队以“胶东花饽饽”为创作载体,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走访“胶东花饽饽”传承人工作室,深度挖掘这项非遗技艺与婚丧嫁娶、节庆习俗的文化关联性,将展现传统春节文化的艺术场景巧妙融入其中,打造出具有独特民俗意蕴的动画作品。在指导教师的系统规划下,学生团队通过“三幕剧”叙事结构串联起拜年、守岁、舞狮等传统习俗。学生团队还巧妙运用“花饽饽”的浑圆造型,采用朱红、明黄等传统配色进行美术设计,既保留非遗符号的识别性,又赋予动画作品鲜活的视觉张力。

加强现代科技赋能

拓宽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空间

武汉工程大学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革新动画创作流程,打造更具感染力与文化意蕴的艺术场景,为传统文化的活化展现提供有力保障。引导动画创作者借助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场景、精美工艺、奇珍异兽等进行全方位还原,营造出如梦如幻的传统文化场景,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学校动画创作团队实现了剧本迭代优化、场景动态建模等多项技术攻关,将三维动画和AR技术运用到传统民俗工艺的虚拟化展现中,构建起虚拟民俗工艺与实景环境交互融合的动画场景,完整呈现出传统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成功实现传统技艺与数字艺术的有机融合,为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创新范例。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在地方文化馆沉浸式展厅集中展示创作成果,让更多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感受传统节俗的文化魅力。

武汉工程大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一核心使命,通过开设一系列动画创作理论课程、组织多种形式的动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动画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培养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与优秀动画创作能力的动画人才。

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动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创意融合路径,进一步依托动画艺术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意向、优良精神品质,为中国动画事业可持续发展赓续力量。

(李 珵 辛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