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呼和浩特打开对外贸易“新格局”
近日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对外发布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数据

进出口额实现25.98亿元
同比增长61.1%
占全市同期进出口总额40%
全国综合保税区排名第78位
实现首季“开门红”
数据显示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一季度
出口13.38亿元,同比增长252.9%
进口12.6亿元,同比增长2.1%
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2.39亿元
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保税业务
进出口值达25.25亿元
占总进出口额97.19%
各项数据创历史同期新高
为呼和浩特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物流通道马力全开 开放格局越拓越宽
作为呼和浩特向北开放的重要支点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以“内畅外联”为抓手
持续织密国际物流网络
随着铁路类、公路类以及
快递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
先后运营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枢纽+通道+网络”的
国际物流运行新格局逐步显现
1月22日,一列来自俄罗斯满载着50个集装箱亚麻籽进口原料的中欧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呼和浩特铁通物流园台阁牧站,进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内蒙古晨广粮油有限公司开展落地加工业务,标志着呼和浩特市首个中欧回程班列保税加工业务成功落地,构筑起一个“双向往来、互联互通、产业联动”的中欧经济走廊。

3月28日,“中国·呼和浩特——蒙古国·乌兰巴托”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标志着呼和浩特市首个公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运营,跨境货物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30%,为首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再添新通道。

4月16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首列“BX70B型(集装箱专用平车)”图定中欧班列成功开行,在打造高效国际物流通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实现“重去重回”常态化运行,单列运载量提升20%,推动呼和浩特市外贸发展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迁。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在不断优化通道物流运行质量的同时
加强对产业的带动和融合发展
在建设运营好铁路类、公路类以及
快递类海关监管作业基础上
申请出境水果包装厂资质工作
全力打造农产品水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将进一步拓展
首府与世界各地的水果贸易往来
对增强跨国跨区域间互联互通
具有重要意义
贴心助企不含糊 项目建设“冲冲冲”
今年以来,综合保税区
紧密围绕首府“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定位
和“六个行动”具体要求
以“全周期服务”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在政策赋能、链式跃升与创新驱动的
三重加持下
综合保税区迎来了项目投产“丰收季”
贵金属精炼加工、二手车出口
跨境电商、大宗贸易等
多元实体产业顺利达产达效
2025年,奶制品加工(内蒙古小奶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豆、亚麻籽等压榨、灌装加工(内蒙古炬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数字食品包装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佰邦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农用机械设备组装(内蒙古中庆农机制造有限公司)4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形成涵盖乳制品精深加工、粮油压灌技术升级、绿色循环包装、智慧农机装备的多元化产业集群。本次集中投产的4个项目总投资额超6000万元,满产后预计年产值14亿元以上,可新增就业岗位超260个,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布局,实现“研发—加工—贸易”新发展格局。

保税区玩出“新花样” 特色产业扎堆来安家
站在新起点,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立足“保税+”产业融合模式,着力培育发展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保税物流、大宗贸易、易货贸易、数字贸易等业态,持续推动业务创新发展,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综保产业集聚地。

未来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将全面推动
新机场综保区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
协同推动低空经济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
依托自贸区核心片区优势
着力打开电子信息领域和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
战略性多元化产业新赛道
逐步开展易货贸易业务和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来源/青橙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