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力以赴拼项目 铆足干劲促发展

时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按照市委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全力下好“十步先手棋”工作要求,全市上下以“大干快上、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姿,全力下好“项目建设”先手棋,着力抓好项目建设、资金争取、有效投资等重点工作。于是,轰鸣的机械奏响“抢进度、拼效率”的铿锵乐章,领导包抓、清单管理、要素保障等硬核机制护航项目建设行稳致远,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拔节生长。

时光不会亏待全力奔跑者。一季度,全市(不含宁东)投资增长12.8%,高于年初预期目标6.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位居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第二。

建设招商“两手抓”

“银川算力产业园项目不仅承载着盘活低效资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使命,更是银川市聚力打造‘三都五基地’的关键举措。”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项目(二期)盘活改建暨银川算力产业园项目(一期)负责人说。

据了解,银川算力产业园项目依托原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项目资产,将通过高标准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全国算力优势企业入驻,从而形成算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苏银产业园内低效资产的利用问题,还能通过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银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银川算力产业园项目(一期)计划投资9.5亿元,主要进行厂房改造、机电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完善。

“为了提前交付、让项目早日投入运营,清明假期后,我们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目前,现场有4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地建设,预计将提前一个月左右达到设备安装调试的条件。”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土建施工完成85%左右,机电管道铺装完成70%左右,机电设备已完成采购正在制作中,4月底陆续进场启动安装、调试工作,整体项目预计5月30日前可启动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建设的同时也启动了招商工作。目前,已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诚迈科技等算力需求单位签订了机柜租赁意向协议。“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算力企业入驻,共同推动算力产业生态的繁荣与发展。”项目负责人说。

优化服务强信心

“自2020年11月起,集团在银川开建了第一个项目——宁夏鑫晶盛年产3500吨蓝宝石制造加工项目,不到5年时间,我们在银川建设了7家企业、8个项目。围绕蓝宝石产业链,已建设一条从高端装备制造到蓝宝石晶体生长再到蓝宝石晶体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多个项目相继落户,既源于我们对产业前景的信心,也是对银川优质营商环境的肯定。”宁夏旭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建亮说。

宁夏旭晶400GW规模PV级石英型材及器件项目,是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银川投资建设的第8个项目。该项目位于银川经开区西区,占地130亩,一期总投资5亿元,将改造厂房、新建辅助设施、添置新的生产设备,建设石英炉管、石英舟、石英舟托等石英器件生产线,以及对应的各类石英型材为主要产品的石英加工生产线。丁建亮介绍,该项目去年完成了开工前的筹备工作,今年年初全面开工。截至目前,项目土建部分已完成了85%左右,机电部分完成了65%左右,预计4月底设备进场,6月份可初步投产。

“这个项目填补了地区行业空白,在硅材料产业链上起到了延链补链的作用。开工以来,项目受到政府部门的持续关注,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相关部门就会及时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也正因此,项目建设能够如期顺利推进。”丁建亮说道,“银川服务企业、推进项目的举措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也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完工投产达效。”

助力项目“加速跑”

在项目推进上,协同聚力;在项目建设上,提速发力;在重点领域中,支撑有力;在资金争取上,精准加力……今年以来,我市上下全力下好项目建设“先手棋”,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市坚持“线上督导+线下督导”“定期督导+随机督导”“实地督导+日常督导”相结合,持续用力推项目、解难题、争资金、抓投资。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6个包抓服务小组每周一调度一通报,靠前服务、全力协调;市工信、住建、国资、农业农村等行业主管部门,强化调度、狠抓落实;市审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紧盯计划开工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在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合力下,各类项目有序推进。

为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加力提速建设进度,我市不断强化领导包抓、清单管理、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按周梳理需协调解决问题项目,及时进行绿灯保障、黄灯提醒,专班化推进、现场化办公、销号化落实。截至目前,累计解决项目问题15个,全市728个第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已开复工533个、开复工率73%,完成投资106亿元、投资完成率16%,较去年同期加快4个百分点。

此外,我市聚焦“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专项债等领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培训,动态更新项目储备,精准谋划申报项目,助推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