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筝鸣时评丨欲教以廉 先使之俭

时间: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清代名臣陈廷敬有言:“贪廉者,治理之大纲;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告诫人们,治贪墨和倡廉洁,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奢侈和节俭,是贪或廉的基础。要教育官员廉洁,应当先让他们形成节俭的作风。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节俭,经常将俭与廉联系到一起。《说文解字注》中说:“廉,引申之为俭也”,东汉刘熙《释名·释言语》记载:“廉,敛也,自检敛也。”后来便逐渐将“廉”引申为节俭、少拿、不贪取等含义。崇尚节俭也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唐代司空图在《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中说:“俭足养廉。”宋代在陈襄《州县提纲》中说:“节用养廉。”清人汪辉祖更是直言:“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由此可见,廉为政之本,俭为廉之基,厉行节俭对廉洁从政具有重要意义。

俭何以养廉、助廉?正所谓“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俭可以节制私欲,私欲减少就不容易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而且节俭的生活能够培养廉洁正气,“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贪图奢侈就会贪图名利,志向气节也就低下卑贱;崇尚俭朴节约,对别人就会无所求,对自己问心无愧,这样才能培养出廉洁的情操,进一步牢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清官廉吏也将以俭养廉践行到生活当中。如,春秋时期,齐国辅相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而且总是乘坐劣马拉的破旧车子上朝,齐景公派人送去新车骏马。晏婴婉拒说:“反对奢侈浪费,才能减轻百姓的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清朝汤斌任江宁巡抚时,安于清贫,一日三餐常以豆腐汤佐食,人称“三汤巡抚”。后来,尽管官越做越大,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因衣着朴素被称为“羊裘尚书”……以他们的职位和地位是完全可以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的,但是,他们始终崇尚俭朴,既是对自己严格约束,也是为身边人做表率。

以俭生廉,以廉立身。共产党人一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严于律己,又约束身边人。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一生勤俭、清白持家,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的谷文昌坚决不买木制家具,只购买了简陋的竹凳、藤椅和石板桌。他经常告诫家人说:“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廖俊波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从不贪图享受,他衣着朴素、生活节俭,经常满面风尘地出入各大工地……他们将节俭践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粥一饭”“半丝半缕”中坚守了应有党性、政德和操守,为广大党员、干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供了模范标杆和精神给养。毫无疑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弘扬节俭精神都是我党葆有先进性的一个秘诀。

我们党深刻把握节俭与廉政的现实逻辑、内在联系,把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写到了自己的纪律中,《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将“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写入《党员廉洁自律规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些纪律的硬杠杠为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画上硬杠杠,架上高压线,为党员、干部以俭养廉、以俭促廉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厉行勤俭节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向实处着力,以俭素为美,以廉洁为荣,带头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