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年春天,福州人爱上“挖野菜”,但也别挖错了

时间: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 实习生 王涵 文/图

春天来了,除了赏花踏青,还有些市民喜欢挖一筐野菜带回家。这些人中,既有刚出社会工作的“00后”年轻人,也有生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

挖野菜为什么流行?福州有哪些地方可以挖野菜?该如何分辨哪些野菜可以吃呢?

山野挖野菜,男女老少都爱

“春天,你‘打野’了没?”“福州哪里能‘打野’?”……日前,在福州郊区的公园、河边的绿地处,不时会出现手拿小铲子、剪刀,低头寻觅的年轻人。

成长于北方的“00后”小刘说,去挖野菜,是因为想念家乡的饺子,“年后回到福州,好想包一顿荠菜饺子”。

说干就干,小刘和男友搜索了网上的攻略,又下单了“打野”需要的剪刀和篮子等装备,周末就快乐出动。“不仅是荠菜,车前草、野葱、马兰头等野菜,在福州的小河边、公园里、田野间等都很常见。”

老人家则是挖野菜的“常备军”。60多岁的林阿姨在“打野”界属于“老前辈”,清明前后,她已经多次前往城郊挖野笋、摘野菜,每次都收获满满。“野山笋、蒲公英、鼠曲草等等,最近收获非常不错,尤其是笋长得快,前一天挖完,隔几天又长出来了。”林阿姨告诉记者,“老福州”做野菜有一套:春笋可拌红糟,可做冷笋,鲜上加鲜;闽侯、闽清等山区满山可见的“山菜之王”蕨菜,可用来炒荞菜,做醪糟、小炒肉,都是下饭美食;鼠曲草则更是著名,加以米浆,舂打成糍,加上香菇、黑木耳、熏肉、笋丝、豆腐干等馅料,便是福州人都爱的“糯叽叽”清明粿。

林阿姨最近的城郊“打野”收获满满(受访人提供)

不可随意“打野”,注意公园禁令

大部分年轻人认识的野菜较少,因此,跟着长辈或找人组团“打野”等也成为新趋势。社交平台上,还有人分享了“福州打野攻略”:“降虎村、闽侯白沙、闽侯朴宿有鼠曲草;五虎山、马尾小桂林摘野葱;闽侯甘蔗江滨采马兰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的中心城区,也能挖到不少野菜。借助热心市民指点和AI识图,记者在屏山公园顺利寻找到了黄鹌菜、蓬蘽(野草莓)、水苦荬、繁缕(鹅肠菜)等不少可食用的植物。但一位公园管理人员前来制止,“挖野菜或草药的市民很常见,但按照规定,公园是不可以挖的。”闽江公园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有这一禁令,平时管理上,遇到挖野菜的市民,工作人员会制止,但如果没有严重破坏景观,通常不会处罚,“市民不要在公园挖野菜,因为公园的植被可能会打除草养护的农药,食用会影响健康”。

医生:“打野”莫打错,安全放第一

“野菜虽美味,安全放第一。”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治未病科营养师陈慧云提醒,除了城区公园,马路边、工业区等生长环境不佳的野菜也不要采摘,应尽量选择城郊山区等远离污染源的野外环境挖野菜;不熟悉的野菜也不要采摘、食用,你自以为“认识”的野菜可能与有毒植物很像,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在合理烹调方面,一定要把野菜洗净、焯水、煮熟后再食用,一方面是避免虫卵;另一方面,大部分野菜含有草酸、生物碱等,焯水可以去除,降低苦涩感与毒性。同时,煮熟也能避免食物中毒、引起消化道不适等症状。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催吐并就医。

陈医师特意提醒,过敏体质者、孕妇乳母、儿童、脾胃虚弱者、体质偏寒者、肾病患者、服药人群等要特别注意,野菜一般较寒凉,有些蔬菜还会引发药物反应,一定要小心避免“打错野”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屏山公园发现的繁缕,俗称“鹅肠菜”

在屏山公园发现的黄鹌菜,这种野菜易与不可食用的“鬼针草”混淆

在屏山公园发现的蓬蘽果实,俗称“野草莓”

在屏山公园发现的水苦荬

周末,小刘和男朋友一起去“打野”(受访人提供)

编辑:周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