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老套路失灵了吗
《猎狐·行动》或许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电影类型:围绕一个吸引观众的主题,搭建一个粗疏却也不算简陋的框架,每一处场景都鲜有新意,却也能按部就班、凑齐段落,形成较为完整的叙事。这类电影主要依仗魅力突出的明星、戏骨支撑,好在观众本就是为自己喜爱的明星才买票入场,在“看脸”这一核心诉求上也的确获得了满足。所谓“看脸”,意味着观众在新片中重温明星此前驾轻就熟的表演套路,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再次确认其演技。

“老戏骨+老套路”正流行
近年来类似的制作模式似乎大行其道。好莱坞的《红色追缉令》就是由巨石强森(道恩·强森)、死侍(瑞安·雷诺兹)、神奇女侠(盖尔·加朵)联袂出演的“大杂烩”,流水线剧本依托大数据计算出最优收益。影片整体虽乏善可陈,但预告片里总有能诱人入场的精彩桥段。香港则推出多位老牌影帝的“排列组合”,观众或许记不住电影的情节甚至名字,但是不妨碍此类影片的稳定产出,比如“反贪风暴”系列、“扫毒”系列的诸多续集,大概可以归于此类。最近内地也逐渐跟上此潮流,两年前由演技派演员任素汐、刘敏涛撑起的电影《回廊亭》大概也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这类影片,从故事题材上看各有不同,也许悬疑,也许温情,也许热血,但超越内容主题的是浓重的制作感。从最终的呈现效果看,影片大体水准相近,谁也不遑多让,豆瓣评分在5分上下。《猎狐·行动》也属其中。
观看《猎狐·行动》的过程,像在和自己玩一场对赌游戏:一开场,看到制服笔挺的张志坚和巫刚,我就知道这是铁面的高层;看到白志迪饰演郭小佳的父亲,我就猜到后面大概率要有一场哭戏;郭小佳父亲给女儿拍照时说镜头怎么是虚的,女儿说等从巴黎回来给你带个新的,我就想郭小佳恐怕要牺牲,而这个场景将要用到闪回上。当我的想法不断被影片证实,我甚至产生了一丝“成就感”。
场景因熟而俗,音乐因密而滥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也似曾相识:在国外的法庭戏,就一定要用原声讲英文;纸醉金迷的反派人物,必须喝红酒、抽雪茄;中国人到了外国,就要和老外拼白酒,酒酣之际要唱歌,那就要唱观众耳熟能详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串烧法语名曲《香榭丽舍大街》;要表现反派的凶残,致敬电影《教父》的杀马桥段便必不可少;最后依依惜别之际,“再见”两个字也要讲得一波三折。
影片中充斥着这些熟极而流的场景展示,而电影的诚意则体现在“景观”的密度和全面上。喜欢看打斗、看枪战、看爆炸的观众,都可以获得满足,最后电影还不忘安排一场飙车大戏,为观众提供视听刺激。观众几乎可以随着电影的推进,自己估算出这张电影票的性价比:能看到梁朝伟、段奕宏飙戏,有好莱坞的“邦女郎”助阵,可以欣赏法国风光,感受飙车大戏……算一算,好像也还不错。
从风格上讲,电影的突出特点在于对背景音乐的运用。往往“兵马未动,音乐先行”,剧情还什么都没发生,强有力的音乐已经催着观众紧张起来。背景音乐之密集,之多样,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推着观众前行。观众时有应接不暇之感,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音乐的作用。
以“迎合”之姿交出较用心的答卷
至于电影中的表演,“双男主”梁朝伟和段奕宏都维持了基本的水准:梁朝伟扮演的罪犯,冷酷、残忍,毫无情感;段奕宏扮演的队长,稳重、勇敢,遍身光彩。但这两个角色同样缺少个性,对两位演员来说实在缺乏挑战。女主角郭小佳的饰演者夏侯云姗同时也是电影的编剧之一,她给自己的角色安排了光荣牺牲的高光戏份,整体表现无功无过。
耐人寻味的是扮演猎狐小队另一成员赵毅的张傲月。年纪稍长的观众或许还记得这位中国著名的舞蹈家,12年前曾在东方卫视《武林争霸》以及随后的“中美武林冠军对抗赛”上大放异彩,彼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从容优雅的气质。可惜进入影视行业以后,他的角色形象不是光怪陆离(如《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的妖道),就是憨傻硬汉(《唐探1900》里的侍卫),未免让人唏嘘。这部电影里他的戏份更重,不过对其演艺生涯恐怕也未必会有所助力。
电影选在清明假期上映,能有效吸引一些平时没有观影习惯的观众。在我观影的影厅里,劲头最足的是坐在我旁边的老婆婆,她一直很高兴地和儿女分享:这个演员我见过,那个演员我见过;哎呀让他跑了,哎呀他又回来了,哎呀死掉了……由此看来,这部影片也算找准了上映时机,能让部分观众看得心满意足。如今刚过考研季,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平时不大读书,一心钻研考研技巧,揣摩目标学校喜好的考生在“迎合”的样子,以自己并不扎实的基础,较为用心地交出了答卷。至于如何评判,或许就各随己便吧。
(北大獾)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