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管一线故事(三):“云端”管理 “掌上”种地
“云端”管理 “掌上”种地
——春耕春管一线故事(三)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见习记者 刘蕴哲
春日胜黄金。随着气温逐步转暖,小麦生长进入关键期。
3月28日,在望都县城内社区成方连片的麦田里,2台卷盘式喷灌机正在进行灌溉作业,水珠均匀地洒向麦苗。
地头前,种植户周磊盯着手机,不时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大屏幕上的内容。
“周大哥,你在这划拉手机,咋不进地里看看麦子?”记者问。
“俺手机上有‘神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分析麦子长势、缺不缺水,还能按照数据精准用药用肥呢!”说着,周磊在手机上演示起来。
记者凑上前去,看到周磊登录了MAP智农App。“用遥感技术种地,咱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变成了现实,种粮变得特别省心。”周磊介绍,只要在手机上圈出这块地,就能获得遥感图像,作物长势、冠层含水量、土地养分丰缺等一目了然。
MAP是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推出的综合性、集成式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可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各类农业服务,包括精准选种、作物营养、植物保护、农机作业、订单助销、数字农业服务等。
地谁种?怎么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么种好地”已成现实问题。
望都县城内社区有960多亩耕地,2023年全部由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托管种植。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到最终收获、销售等环节的托管,让农民实现“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
“以前种地施多少肥、浇多少水,什么时间施肥、浇水,全凭经验;现在哪块地缺肥,哪块地需要浇,手机上一看就知道。”望都县城内社区党支部书记何保地告诉记者,通过遥感技术,手机上能看到土地冠层含水量、作物长势,田间管理有了“诊断书”;农艺师线上答疑、线下帮扶,“智囊团”如影随形。
手里一部智能手机,眼前一幅“田管图”,MAP智农成为农民种地好帮手。

3月28日,在望都县城内社区的麦田里,卷盘式喷灌机正在进行灌溉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这块地就是根据平台提供的方案,按比例科学施的肥。”何保地蹲下身子,拔起一株麦苗,捻开叶片和根须,仔细查看小麦生长和土壤墒情,自信地递到记者眼前,“瞅瞅这麦苗,壮实得很!有了科学的管理,小麦产量能提升10%以上。”
“云端”管理,“掌上”种地。在望都县,一些种地“老把式”不再单纯靠经验,他们开始习惯于靠“云”。
“请卫星帮忙种地,咱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居然离不开了。”在望都县寺庄镇后庄子村麦田里,望都县英利家庭农场负责人辛江传点击进入MAP智农“看气象”板块,这里可以看到1平方公里精度的农业气象信息,包括天气预报、农事作业适宜指数等。
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看天”而定,农事安排更加合理。辛江传说,看到快要下雨的时候,他们就不着急浇地,这就省了部分水费;打农药的时候也会关注天气,如果刚打药就下雨,那农药就白打了。
“我们的天气预报是订制的,农业服务精准到每个地块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及时调整作业。”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冀北区域望都中心经理张鑫鑫告诉记者,MAP智农App可以提供未来2小时的短临降雨预报,根据天气把握打药、浇水时机,让农户“知天而作”,从而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走进望都MAP技术服务中心的智慧农业指挥所,眼前是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大屏幕。透过屏幕,农场气象、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都能实时监测,监测结果在电子屏幕上可随时点击观看。
“通过遥感收集作物多光谱数据,生成反映作物长势的遥感图像,形成巡田指导建议,达到远程巡田的效果。”张鑫鑫一边演示一边介绍,“你看,光谱上的斑点有深有浅,根据颜色就可以看出哪里长得好,哪里长得差。比如红色多就说明作物长势不好,绿色代表作物长势良好,通过巡田指导功能,快速定位长势较弱的地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过去,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在田间地头忙碌。现在,坐在家里,看屏幕、点手机就把部分农活儿干了。”辛江传说。
一部手机,装着田间大小事。麦苗正拔高,新技术在“播撒”,田间地头,春意盎然。(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见习记者 刘蕴哲)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