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疫苗案怎么处理

时间:

针对疫苗事件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事件发现和报告

观察疫苗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安全事件后应及时上报。

报告后由当地疾控中心负责组织立即开展调查。

事件调查和分析

由当地疾控中心组织调查分析,对疫苗品种、批次、生产企业、供应渠道等进行跟踪调查。

确认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估风险。

事件处置和沟通

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调查结果,确定处置方案。

及时向社会公告处理结果,切实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权益。

对于异常疫苗进行回收和销毁,对已接种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和治疗。

制定应急预案

按照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疫苗事件进行预案制定。

建立完备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及时查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企业,追究刑事、行政责任。

法律责任追究

生产、销售假药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整改和预防

对于发现的接种疫苗问题,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针对性解决问题,并确保整改到位。

整改措施要包括文件制定、人员培训、检查监控等措施。

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标准,如疫苗接种人员资质要求、疫苗有效期和储存条件要求等,并加强监管、加强质量检查,确保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事件评估和效果监测

对于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和执行的处置方案和措施,应当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方案和措施的效果和成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和措施。

经济补偿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健康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预防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健康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经济补偿是一次性补偿,不再另行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交通费、丧葬费等其它费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面、有效地处理疫苗事件,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