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伊朗拜火教 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

时间:

伊朗境内的拜火教寺庙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同源但教义不同)。琐罗亚斯德教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陀》,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琐罗亚斯德(前628年-前551年),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一个波斯游牧部落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声称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新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说法谓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

琐罗亚斯德

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善恶二元论。它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善良与邪恶两种绝对对立的力量,并把二者神格化为善神与恶魔两大阵营。山神一方的最高神是阿胡拉·马兹达(希腊文是Ormazd,奥尔马兹达),其神性是光明、洁净、生命、善行、道德、秩序、真理。。。。。。恶魔一方的首领是安格拉·曼纽(Angra Mainyu),又称阿里曼(希腊文Ahrimam),他的性格意味着黑暗、不洁、污浊、破坏、死亡、谎言、虚伪、恶行。。。。。。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与恶魔安格拉·曼纽各自拥有一群僚属,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彼此的性能一一对立,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斗争时起时伏、时胜时败,但最后的胜利是属于阿胡拉·马兹达。

阿胡拉·马兹达

琐罗亚斯德教适应阿黑门尼德王朝的政治统一的需要,独尊阿胡拉·马兹达,使统治者可以把一切被征服者和不适应政治需要的神灵打入安格拉·曼纽属下的恶魔阵营。所以,他所创建的宗教一度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和支持。
但自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西亚和伊朗,索罗亚德教和其他古代伊朗传统宗教几乎为希腊的宗教崇拜所淹没。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动。在波斯万神殿中出现了希腊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罗马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阳神)成为地中海地区普遍信仰的对象。
3世纪萨珊王朝建立后,索罗亚德教得到复兴,并取得国教地位。公元六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642年,阿拉伯的伊斯兰大军征服伊朗。起初哈里发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诺干年后强迫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该教教徒,被称为迦巴尔(异教徒)。

一部分不愿改宗者被迫向东迁徙,部分进入印度,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逃往印度的信徒集中居住于孟买,被称为帕西人(Pasis)。这些波斯移民至今共有10万人左右,仍信琐罗亚斯德教,主要从事工商业,操古吉拉特语。虽然这些帕西人并非穆斯林,但这是我们在印度历史上最早见到的“帕西”(Parsi)一词,按《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帕西’(Parsi)一词,其意为波斯人(Persians),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之后裔。”可见,自中世纪起在印度出现的“帕西”(Parsi)一词是“波斯人”之意。后来,随着伊斯兰教在南亚次大陆的广泛传播,在印度民间流行的语言中,“帕西”一词的词义逐渐扩大了范围。

帕西人


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称为祆xian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唐武宗灭佛之后在中国绝传。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到清朝,祆教更是变种为“白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