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权宜之计是什么意思(成语典故——权宜之计)

时间:

国粹经典:成语故事成千上万条,今天的这则成语则是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意思是指应付某种需要,暂时采取的措施。


王允:(137~192年),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

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勤政爱民。斗争中常侍张让失败后,去官隐居。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后,辟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董卓拥立汉献帝即位后,代替杨彪,拜太仆、尚书令、司徒,密谋刺死董卓,联合吕布共同执政。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王允兵败被杀,时年五十六岁。


成语:权宜之计

学生时代的我们基本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殊不知其背后的故事内容。

JJ的《曹操》第一句话唱的就很好,为我们这则故事开了个头:东汉末年,(篇幅只需要这四个字,就不用再唱下去了)豫州刺史王允被朝廷派去讨伐黄巾起义的部队,他在一次作战中,从俘军身上搜出一封朝廷中常侍张让给黄巾将领的亲笔信,王允将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骂了张让一通,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后来张让借故把王允关进牢狱,决定处死他。(梁子结下了,那不得找机会弄死啊!)司徒杨赐派人告诉王允说:“你得罪了张让那老几,恐怕是要栽在他手里了,看样子也没几天可活了,别受罪了兄弟,还是让我亲手送你上路,早死早投胎吧!”


一些同僚好友,捧着毒药,泪流满面(不知是真哭还是假哭)送给王允。可曾想王允是个傲骨男儿,猛地把药碗摔到地上,喷然地喊道:“我是朝廷的臣子,今日获罪,就应该服刑以谢天下,岂有自己喝药求死的道理!”

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一块去请求皇帝免他一死。皇帝老儿在众人的劝诫下,突然顿悟,大开隆恩。王允还是后怕啊,虽然暂逃一死,还是怕命运的女神再来眷顾他,就改名换姓,迁居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汉献帝继位后,朝廷又封他为太仆、尚书令。他与大将军何进等一起,利用美人计收买吕布,借吕布之手杀掉了董卓。除掉董卓以后,王允觉得大患已经消灭,天下可以太平了,就不去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后来被董卓部将杀害了。(早死晚死都得死,人终有一死呀)


《后汉书王允传》中说:“允性刚棱疾恶,初俱董卓豺狼,故折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