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海内存知己:一代神童王勃最著名的八首诗

时间:

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其二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思是说,王杨卢骆这四人的作品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高造诣。他们的文章被被守旧文人讥笑是轻薄的,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只能是身名俱灭,而他们这四位却如同江河一样千古不废,万古流芳。

诗中的“王杨卢骆”是指初唐时期诗坛四位杰出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名列首位。对于这个排名,杨炯很有意见,他说道:“愧居卢前,耻居王后”,但这个排名不是他能改变的啊

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于诗书世家,祖父王通是隋朝的大学者、大教育家,号为“文中子”。父亲王福畤也很有文采,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王勃的文采就可想而知了。

据《旧唐书》记载: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王勃九岁时,读了隋朝著名大儒颜师古注的《汉书》之后,为了指出颜师古著作的错误之处,竟然撰写了十卷的《指瑕》一书。

十岁时,王勃便饱览了《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长安名医曹元学医,枯燥难懂的《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著作对于王勃来说依然是小菜一碟。

十七岁时,王勃就进士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成为一名堂堂的国家干部。连唐高宗读了他的《乾元殿颂》一文后,忍不住夸他:“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二十六岁的王勃在经过南昌时,在滕王阁上写出一篇《滕王阁序》,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骈文。

作为一代神童,王勃是幸运的,他的才华让人无不称赞,他的一篇篇诗文给我们美的享受。作为神童,王勃也是不幸的,年少轻狂,胆大妄为,害了自己,连累父亲,他因此而英年早逝,令人不胜哀婉叹息。

在王勃二十七年的光辉岁月里,他为我们留下许多传世名作,笔者精心选取了王勃著名的八首诗,一起来分享这位大唐神童的超人才华吧!

一、《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封李元婴为滕王。他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赣江东岸,修建了一座高大雄伟的楼阁,以自己的封号取名为滕王阁,此楼被后世称为“西江第一楼”。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九月初九,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屿将滕王阁重新装修一番,然后在滕王阁举行一个笔会,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为滕王阁作序,借以展现一下他的文采。阎伯屿大宴宾客,遍邀文人学士们参加。王勃正准备交趾(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恰好路经此地,也被邀请参加了。

当阎伯屿假装客套地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时,文人学士们都心照不宣的推辞了。年轻气盛的王勃毫不知情,他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就写,顷刻之间就写出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当阎伯屿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时,阎伯屿也不禁拍案叫绝,连呼奇才。

在这篇序的末尾,王勃附上了这首凝炼概括、气度高远、境界宏大的《滕王阁诗》:

站在高高的滕王阁上,俯瞰赣江的流水,昔日那些歌舞盛会的繁华场面,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朝云暮雨,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年轻的王勃凭一己之力,用一赋一诗让滕王阁扬名于天下,如今,有多少人是因为知道这首诗、这篇文而特意去滕王阁参观游览啊。

二、《郊兴》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十七岁的王勃通过幽素科考试及第,被授予朝散郎,成为朝廷中一位最年轻的命官。唐高宗李治下令建造的乾元殿竣工后,王勃构思巧妙,笔端生花,行文如流水,洋洋洒洒写下了《乾元殿颂》这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唐高宗见了这篇颂词,惊叹不已,连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于是,唐高宗让他辅佐沛王李贤,担任沛王府的修撰。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为了赢得李贤的欢心,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了唐高宗的手中,唐高宗读后龙颜大怒,恨恨地说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玩物丧志。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唐高宗一声令下将王勃赶出沛王府,仕途的不顺,使王勃产生悲苦、愤激的不满情绪,让他只能以诗酒自遣、以山水自娱。在一个春日里,赋闲在在空旷无人的园子里,王勃独自饮酒放歌,写下这首清新明净的《郊兴》:

泽兰遮住了弯曲的小路,柳树覆盖了长长的水渠。雨后天睛,花儿仍然是湿漉漉的;风停了,树影不乱动了,反觉得叶子稀疏。我不怕喝醉酒,只怕酒杯里没有酒,有负这大好春光啊!

当人们落寞失意的时候,怎能不向往山水田园呢?

三、《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被赶出沛王府后,王勃整天无所事事,为了消解心中的烦闷,669年,王勃决定到巴蜀一带漫游。他本想借着巴蜀的山水名胜来消解胸中的积愤。可是,时间久了,巴蜀独特的物候也为他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使我想起自己在外乡滞留的太久。思念着万里之遥的故乡,我准备踏上归程。更何况现在是秋风劲吹的时节,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怎能不让我更添愁思呢?

全诗语言凝练,情景交融,王勃用丰富的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氛围,衬托出天涯游子久客思归的苦涩心境。

四、《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的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朋友一起去玄武山的望乡台登高踏秋遥望故乡。朋友要离开了,这也勾起了王勃浓浓的乡愁,于是他写了这首思乡诗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在他乡却要设席为朋友送行,这真是愁上加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呢?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王勃却埋怨鸿雁非要从北方飞来,虽然是毫无道理,却更加映衬出他极度的思亲念家之情。这两句诗是王勃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五、《春游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客居他乡我的思绪乱纷纷不能停息,春游中我内心愁苦,忍不住泪水成行。今天在红花绿树下,我不觉又珍惜起这在庸庸碌碌中流逝的青春年华。

春游本来是令人愉悦的,客居他乡的王勃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本该高兴的事写成了悲伤之感,为什么呢?是哀叹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庸庸碌碌中流逝,还是诉说自己深沉的怀乡之情?这就给我们留下想象的天地,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六、《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这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之一。在王勃的笔下,风是有灵性的:

在炎热未消的初秋,清凉的山风肃肃吹来,使山谷树林间瞬间变得清爽。风为山沟里的人家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

风来来去去本就是没有形迹,但是动息之间都充满了情谊。在日落西山宁静的傍晚,风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阵阵悦耳的松涛之声

这首《咏风》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寄寓着王勃的平等的政治理想,抒发了他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七、《铜雀妓》二首其二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的漳水之上建造铜雀台,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的墓田。

诗题《铜雀妓》就是指曹操的歌舞妓。王勃在由洛阳去冀州游玩时,途径铜雀台,他见陈迹而顿生盛衰之感,就创作了二首《铜雀妓》。

我本是铜雀合上的歌舞妓,幽闭在深宫中。君王的欢爱消失后,为谁打扮为谁歌舞呢?锦缎的被子懒得再叠,绫罗的衣服也不再想缝制了。站在这高高的铜雀台上酉北望去,不由得使人对着墓前的青松流下了泪水。

王勃的这首诗描写了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舞们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流露出王勃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和不平之心。

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位姓杜的少府(官名)要去蜀州(今四川崇州)任职,王勃在长安为好友送别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的长安城,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你要去的蜀州。与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同近在比邻。让我们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落后,人们把离别看的非常重,因而非常感伤。可是,在王勃的诗中,这次送别却极其豪迈豁达,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满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充满初唐时期积极进取的豪迈精神,脍炙人口,成为后人在离别时经常引用的千古名句。

全诗语言清新高远,音调明快爽朗,意境旷达开阔。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王勃高远的志向和乐观豁达的胸怀。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的八月,王勃在越南与父亲团聚之后,在返回时,渡海溺水,一代天才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人生无常,命运难测,活在当下,不负韶华。即使生命如夏花般短促,也依然要开放的灿烂绚华,这就是一代神童王勃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