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时间: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这是最常见的肇事逃逸情形,当事人不按规定立即停车或保护现场,而是选择逃离,以逃避法律责任。
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即使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也不应逃离现场,否则仍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如果当事人涉及酒驾、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并在报案后不按规定立即停车接受处理,而是逃离现场,这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即使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但未进行报案和无故离开,也属于肇事逃逸行为。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如果当事人在事故现场达成协议并离开,但一方反悔并报案,则之前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及时报案并采取了必要措施,因此不构成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医院,并在得到伤者或家属的同意后留下真实信息并按时返回,则不构成肇事逃逸。
在交管部门调查交通事故期间逃跑的。当事人在交管部门调查期间逃离,试图逃避法律责任,也属于肇事逃逸。
以上行为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认定。肇事逃逸不仅会导致法律责任,还可能对受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议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并配合调查处理。